加油中国!圆梦冬奥!——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队员的新年心愿

日期:2020-02-04

加油中国!圆梦冬奥!——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队员的新年心愿

滑雪战队是北京冬奥组委为培养急需的雪上项目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一支志愿者队伍。322名队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18岁,都是志愿为冬奥奉献的滑雪“发烧友”。 这是冬奥组委滑雪战队部分队员(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德欣摄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记者李德欣、魏梦佳、夏子麟)2月2日下午,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护士长乔杰接到紧急通知,她作为医院第三梯队的护理领队,待命前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重的武汉驰援,随时准备出发。“疫情当前,我是党员,支援一线义不容辞。”她边收拾东西边说。

作为医护人员的乔杰,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队员。滑雪战队是北京冬奥组委为培养急需的雪上项目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一支志愿者队伍。322名队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18岁,都是志愿为冬奥奉献的滑雪“发烧友”。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两周年。乔杰和队友们为冬奥会的日益临近而激动,也为未来服务冬奥会赛事积极准备着。

“用起电钻、铁锹、耙子,都跟用家里的厨具一样熟练了”

5年前,乔杰第一次上雪道,就爱上了滑雪。因为热爱,每个冬季,她的周末和假期几乎都在雪场度过。2018年10月,她通过北京冬奥组委的技能测试,正式成为滑雪战队的一员。

“当时特别激动,为拥有一个圆梦冬奥的机会而振奋。”乔杰说,“希望能将自己医务工作的专业技能和对冰雪的热情献给冬奥会。”

进入滑雪战队,乔杰发现队里真是“藏龙卧虎”:不仅有国家级裁判、各种滑雪比赛中拿名次的运动健将,还有很多10年以上“雪龄”的民间高手。一年多时间里,队员们利用周末参加了二十多次培训,不仅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高山滑雪项目规则等相关知识,到雪场进行滑雪技能训练,还实地参加了一些国内外大型赛事,进行竞赛组织工作和赛道作业,甚至学会了修滑雪板。为保证培训时间,工作忙碌的乔杰总是提前把工作安排好,充分利用休息时间。

无板登坡和滑行,安装旗门杆,更换旗门布,犁式滑降和转弯,负重滑行……乔杰和队友们一遍遍练习这些动作。她说:“现在我们用起电钻、铁锹、耙子,都跟用家里的厨具一样熟练了。”

加油中国!圆梦冬奥!——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队员的新年心愿

滑雪战队是北京冬奥组委为培养急需的雪上项目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一支志愿者队伍。322名队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18岁,都是志愿为冬奥奉献的滑雪“发烧友”。 滑雪战队队员正在学习应急医疗处置知识(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德欣摄

“把脚放在彼此的怀里取暖”

乔杰的同事、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医生林毅有着十多年雪龄,也是滑雪战队成员。让他感到颇有挑战的,一是要熟悉各个项目的规则和专业知识,二是要在没有穿滑雪板的情况下在雪道上灵活移动,迅速到达指定地点进行作业。

“这些知识和技能我们不曾接触,经过刻苦学习和训练,我的相关项目知识储备有了很大提升,滑行技能也得到较大提高,为助力北京冬奥会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林毅说。

滑雪娱乐和在雪道上工作截然不同。滑雪战队队员不仅需要冰雪激情,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才能应对高强度、高负荷的赛事服务工作。

2018年12月的国际雪联“远东杯”万龙站比赛,让乔杰一生难忘。她记得,奋战在赛场的那几天,山上的体感温度达到零下36摄氏度,“呵气成霜、洒水成冰”,队员们却无一人离岗。她和3位女队员负责比赛起点检录和终点裁判助理工作,每天需连续工作8小时。而负责赛道平整的男队员们,一天需要推雪四五十公里,等收完各种设备下山,天都黑了。那次比赛中,有六个队员被冻伤。

“一天站8个小时,雪鞋都脱不下来,卡着像跟脚长在了一起,从脚到腿都麻木了,男队员就帮我们把雪鞋扒下来。队员们还把脚放在彼此的怀里取暖,用手揉搓来恢复体温。”说到这里,乔杰很感动。

“你在运动中可能不会觉得太冷,但站在那工作就完全是另一种体验了。”林毅说,他在这次赛事中负责滑雪选手视频录制工作,“在机位上除了手指进行摄像调焦,身体几乎一动不动”。一上午下来,他先是感到手有些刺痛,之后感觉就迟钝了,比赛结束后洗手才发现右手拇指前半截已经发黑,被严重冻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